信網8月8日訊 為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拓寬知識視野,增強文化自信,8月7日,青島市市北區河西街道臺柳路社區組織開展了一場“溫馨臺柳,童心傳承”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來自臺柳路社區23個家庭的家長和孩子們共同走進青島海關博物館,開啟了一段探索海關歷史與文化的奇妙之旅。
活動當日,參與研學的家庭早早來到博物館集合。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有序地進入館內開始參觀。博物館內設有膠海關專題、山東地區海關歷史兩個展區陳列,擁有上千幅展陳圖片、近500件實物、12部多媒體資料片以及2處場景復原,系統地展示了近代青島開埠以來膠海關乃至青島海關的滄桑變化,重點呈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青島海關在業務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
講解員詳細介紹了青島海關的歷史沿革,從膠海關的設立,到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與變遷,一段段塵封的歷史在孩子們面前徐徐展開。當看到膠海關舊址大樓的設計藍圖時,孩子們不禁為百年前的建筑智慧所驚嘆。而在展示大龍郵票和小龍郵票的展柜前,他們又被精美的郵票圖案所吸引,認真聆聽著郵票背后的海關故事。
在“膠海關專題”陳列區,講解員重點介紹了膠海關的行政管理、主要職能以及兼辦事務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逾百年的手繪膠海關設計圖、鐵質密碼鎖保險柜及膠海關首任稅務司當年使用的書籍等實物,孩子們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了青島那段承載國家興衰、風雨飄搖的歷史。尤其是在復原的膠海關報關廳場景前,根據德占、日占、國民政府和新中國海關不同歷史時期設置的四組人物場景,以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重現的當年辦公樓兩側窗外的歷史風貌,讓大家身臨其境,對海關報關業務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在“山東地區海關歷史”陳列區,以歷史沿革為線,分別展示了齊魯古關、近代海關、解放區海關、現代青島海關的發展歷史。孩子們了解到,山東沿海自古以來港口貿易昌盛,海陸交通發達,設立關卡征收賦稅的歷史悠久。而在講述解放區海關以及現代青島海關的發展歷程時,孩子們更是深刻體會到了海關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講解員還在參觀過程中設置了現場提問環節。問題涵蓋了海關歷史、文物知識、海關職能等多個方面。孩子們積極踴躍地舉手回答問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同時,講解員還發放了精美的海關博物館書簽作為獎勵,孩子們拿到書簽后愛不釋手,紛紛表示要好好保存,作為這次研學活動的美好回憶。
參觀結束后,家長們紛紛為這場研學活動點贊,直言其意義非凡。二年級小朋友周舒沛的家長感慨道:“這次帶孩子參觀,讓我深深為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通過講解員的介紹,我們系統了解了青島海關的發展歷程,對孩子來說,不僅學到了豐富的海關知識,加深了對青島歷史文化的認知,也培養起對歷史與文化的興趣。這種實地研學的方式,比書本學習更生動直觀,能讓孩子收獲更多。看著孩子們在參觀時專注聆聽、踴躍回答問題的樣子,我特別欣慰。”
五年級的張妍希舉著博物館書簽,難掩興奮地說:“今天來海關博物館真是收獲滿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講解員叔叔告訴我們青島以前叫‘膠澳’,后來才慢慢變成了現在的‘青島’。我還看到了一百多年前海關叔叔用的大鑰匙,還有那些帶花紋的郵票,上面印著青島的老建筑,特別有年代感。回到學校后,我一定要把今天學到的這些知識講給同學們聽。”
此次臺柳路社區走進青島海關博物館的研學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暑期收獲了知識和快樂,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文化傳承和愛國情懷的種子。
臺柳路社區黨委書記秦丕剛表示:“這次青島海關博物館研學是‘溫馨臺柳,童心傳承’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看到孩子們在參觀中睜大眼睛探索、積極互動提問,我們更加堅定了持續推進此類活動的決心。未來,臺柳路社區將進一步整合轄區紅色資源、文化場館等多方力量,拓展歷史文化類研學、志愿服務、親子互動等多元活動形式。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青少年在觸摸歷史中厚植家國情懷,在實踐體驗中提升綜合素養,同時為社區居民搭建更多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大家在參與中增強對社區的歸屬感,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社區建設目標,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記者 郭慧敏)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