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青島市南區南京路100號的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時尚與優雅的氣質便撲面而來。這里不僅“面子”亮眼,“里子”更顯扎實——跨足車圈、時尚圈、娛樂圈的鐘表匠人“大能”(全網千萬粉絲)、擁有百萬粉絲的時尚達人知名女演員袁伶嫣等實力派網紅在此崛起;硬科技企業“藍飛互娛”“新立迅科技”“天旭數碼科技”等行業翹楚毗鄰而居,形成多元業態共生的產業矩陣……歷經20年深耕,園區已構建起成熟的孵化體系,累計培育小微企業近千家,成功孵化創新型企業超300家。從網紅經濟到數字科技,從文創孵化到產業集聚,這里正以“孵化+生態”雙輪驅動模式,成為青島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載體。
近日,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所在的街區更是傳來喜訊: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青島市創業型特色街區”建設名單,以園區為主要內容的“聯新智創走廊”赫然在列。至此,市南區已有10個街區獲此榮譽,這片區域正散發著濃厚的創新創業氣息,成為青年創業者們追逐夢想的熱土。
園區搭臺助創客破局
在米拉索文創工坊,主理人徐萬軍正擦拭著兩件閃著金光的獎杯——2024年“荷花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的金獎與銀獎。“你看這《云紋靈龍綻華光》的紋路,當初若不是園區幫我對接設計公司做品牌包裝,再好的手藝也可能藏在深閨人未識。”
“剛來時,我總琢磨為什么技術過硬,產品卻打不開市場。”徐萬軍坦言,創業初期的困惑曾讓他夜不能寐。轉機出現在園區組織的一場創業分享會上,當同行點出“品牌包裝是產品的臉面”時,他才恍然大悟。很快,園區牽線的文化創意公司帶著全新設計方案找上門,為其產品包裝“梳妝打扮”,原本樸素的琺瑯作品披上“文化外衣”,不僅獲獎無數,訂單也排到了半年后。
在新100,像徐萬軍這樣被“托舉”起來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園區打造的‘創意服務平臺’像位貼心管家,新企業剛落地,我們的相關職能團隊就會主動靠上,對接政策申報、稅務登記等瑣事;‘創意設計平臺’則起到串聯起上下游資源的作用,我們可以讓做游戲開發的藍飛互娛能快速找到動畫制作團隊,讓搞時尚策劃的天弈數字營銷能輕松對接物料供應商;而‘創意服務平臺’更是園區幫助企業創意成果實現市場化轉換的不二之選,通過搭建產學研對接會、舉辦創意市集、組團參加國際國內高端展會、聯動電商平臺開設專屬銷售渠道,我們可以幫助文創企業迅速將城市禮品、插畫IP、非遺手作等創意產品推向全國市場。‘三大平臺’讓園區企業從落地孵化到資源整合、再到商業變現形成完整閉環,很多企業通過平臺整體營收增長率超過30%,還有不少企業通過平臺對接獲得創業融資的關注與加持。”每當談起園區運營管理的“得意之作”,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負責人劉翔言語中透出自豪與欣慰。
藍飛互娛研發的《抓大鵝》游戲在微信小程序躍升為現象級爆款,天弈數字營銷以100萬只海洋球在萬象城構建夢幻商業場景,140余家文創企業在此構筑產業集群……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新100產業園如園丁般的默默耕耘。
精心服務搭建成長“階梯”
“那些貼在公告欄里的‘創業明星故事’,主角可能就是隔壁房間的創業伙伴。”劉翔分析:“市南區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是吸引初創企業‘走進來’的一大因素,而疊加市南的各種優惠政策與園區的精細化服務才是促使企業‘留下來’和‘長起來’的決定性因素,這里成為小微企業的創業‘沃土’。”
據統計,園區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推送政策解讀、技能培訓信息近百次,這里還定期舉辦創業路演、創業大賽等活動,為青年創業者們搭建起展示自我、對接資源的舞臺。這些活動如同一場場知識與創意的盛宴,讓創業者們在交流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在競爭中不斷成長。
“創業無止境,服務亦是無止境,僅去年一年,新100就舉辦各類活動120余場,受益的創業者和園區職工達5000余人次,我們推出的‘帶上AI去創業’人工智能沙龍系列、‘市南區惠工夜校’系列都成了產業賦能‘爆款’。我們相信服務的力量,相信服務好,企業才會好,園區才會更上一層樓。”
除了優質的服務,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所在的聯新智創走廊還十分注重創業氛圍的營造。通過街道社區宣傳欄、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高頻次發布創業政策解讀等信息,讓創業者們及時了解政策動態。
“白天是奮斗場,晚上變社交圈,在這里創業從不覺得孤單。”入駐園區的青年社區空間主理人說。園區不僅靠創業路演、金融市集幫企業找資源,更用油畫展、古箏體驗課、文創市集搭起“朋友圈”。這里的青年創客們,用創意為老廠房注入新靈魂,整個街區都跳動著創意的脈搏。
文/通訊員 王瑋 尹文麗 記者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