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浴場安全員“客串”海蜇打撈員
每年的七八月份,青島前海一線海蜇數量增多,尤其進入八月份,海蜇個頭長大,個別海蜇會進入海水浴場內,撈海蜇成了浴場安全員的一項工作。8月13日,記者來到棧橋海水浴場,探訪浴場工作人員與海蜇的“親密接觸”。
海蜇上岸引來圍觀
上午9時30分許,兩名安全員在海水浴場的海面上劃著舢板,密切關注著下水游客的安全,同時觀察水面,一旦發現海蜇,立刻拿起抄網捕撈。一名安全員在巡邏約半個小時后,發現一只海蜇,立刻用抄網將其捕獲上岸。抄網內海蜇20多厘米長的觸須從網孔中露出,引來不少人圍觀。有游客好奇地想要伸手觸碰海蜇,被浴場工作人員阻止:“大家別碰這些觸須,小心被蜇。”
海蜇在我國分布廣泛,海蜇是一種生命周期短、生長快的大型水母。新鮮海蜇用食鹽和明礬進行脫水、脫毒和定型后即可食用。常見吃法是涼拌,如老醋蜇頭、海蜇頭拌黃瓜。但海蜇是“帶刺”的美食,其刺絲囊內含有水母毒素,觸碰到人的皮膚會引發紅腫、刺痛。“今年從7月起,防鯊網周邊已經出現海蜇的蹤跡。進入8月,海蜇生長很快,大的直徑能達到三四十厘米,以沙蜇、綿蜇為主。有時,安全員會特意劃著舢板到防鯊網附近觀察捕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均一天能撈起10余只大海蜇。
自制明礬溶液應急
“大夫,我剛在水里游泳好像被海蜇須撩到了,有點紅腫,您給看看。”在棧橋海水浴場醫務室,一位游泳愛好者指著自己的手臂向醫務室醫生王元玲說道。王元玲觀察一番后,從柜子里取出自制的明礬溶液為其涂抹上,并囑咐道:“一會我找個礦泉水瓶給你裝點帶走,回家涂幾次就好了。”
今年是王元玲在浴場醫務室工作的第二個年頭。針對每年夏天都會出現的“海蜇問題”,今年她特意找到海慈醫院的皮膚科專家請教如何應對海蜇蜇傷。“被海蜇蜇一口不好受!皮膚紅腫、刺痛。一旦被蜇,要涂抹明礬溶液,越快越好。還可以就地用海水混著海沙搓一搓,減少毒素擴散。但切忌使用清水清洗,因為這樣會沖散海蜇殘留的液泡,導致毒素擴散。”王元玲告訴記者,因個人體質差異,有的人涂上明礬溶液一次就好,有的要連涂好幾次才能祛除癥狀。“如遇到外地游客,我們會找小瓶給他們裝點明礬溶液帶走。”
海邊游玩不要觸碰海蜇
棧橋海水浴場工作人員表示:“為了防范海蜇,浴場在外圍布置了小孔徑防鯊網,能夠阻攔大部分海蜇。浴場安全員劃著舢板巡邏時,發現海蜇也會第一時間捕撈。但難免有個別海蜇或者海蜇須飄入浴場范圍。海蜇即便死亡,觸碰其觸須仍可引起人體不適。我們除了加強捕撈,還通過浴場廣播每天多次提示注意防范海蜇。市民和游客海邊游玩時見到海蜇,不要觸碰或者抓取,若意外被蜇,可到浴場醫務室噴涂明礬溶液。如果后續存在癥狀反復,建議及時就醫。”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陳小川 報道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