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步鞋”真能矯正步態嗎?
定價遠超普通童鞋 矯正步態、預防扁平足等功能并無科學依據
每個寶寶跌跌撞撞學走路,本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兒。可是眼下,各地不少銷售場所推出宣稱能“防摔”能“輔助學步”的“學步鞋”,在不少銷售人員口中,這類“學步鞋”還有利于孩子的足部發育,養成正確步態等功能。這些宣傳很容易就打開了家長們的心門,誰不想給自己的孩子用最好的呢?那么這些“學步鞋”真的像商家宣稱的那樣有神奇功能嗎?
輔助學步成賣點
記者在北京、湖南、浙江等地走訪時看到,一些商場的兒童用品商店紛紛推出“機能鞋”“學步鞋”等多款熱銷產品。調查中,記者看到,“學步鞋”和“機能鞋”的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一雙不等,超出普通兒童鞋不少。
記者注意到,“學步鞋”和“機能鞋”在產品宣傳中,突出強調設計理念和科技感。同時,大多數銷售人員還強調,孩子從學走路開始就要穿“學步鞋”“機能鞋”,否則將影響他們的足弓發育。
“學步鞋”分年齡銷售
調查中記者看到,目前市場上熱度較高的“學步鞋”“機能鞋”,還采取分年齡段、多區間定價策略,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足部發育特點,將產品細分多個類別。例如,6—8個月大的嬰兒可穿“本體感鞋”,8—18個月則推薦“關鍵鞋”,之后還有“穩步鞋”“躍步鞋”等,適用年齡跨度從8個月一直覆蓋到12歲兒童。一些家長從孩子爬行期、學步期,也就是8—15個月時,就開始購買“機能鞋”“學步鞋”。
記者發現,不同品牌的“學步鞋”和“機能鞋”,賣點大同小異。除了商家宣稱的設計和功能以外,最大的賣點就是:孩子人生起步階段的鞋不能馬虎,這類鞋針對兒童生理特點設計,有利于孩子足部發育、養成正確步態。
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桑軍表示,“兒童機能鞋”這個詞來源于國外,“機能”在日語里是功能的意思,“對于學步階段的兒童,其實我們是推薦光腳的,這樣對足底的刺激會更直接,也有助于小孩足部發育。”
穿后沒有任何治療效果
相關專家告訴記者,部分“學步鞋”前掌易彎折、強化后跟支撐等設計,確實有其合理性,但其宣稱的矯正步態、預防扁平足等附加功能,并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過分相信“學步鞋”“機能鞋”的宣傳,一些家長誤將它們當作具有治療功能的產品。在醫院骨科采訪時,記者就遇到有一兩歲的孩子,穿著“機能鞋”前來就診。據了解,小患者1歲時出現足部外翻,一家兒童鞋專賣店銷售人員推薦家長購買“機能鞋”,說穿上后可以矯正步態。經檢查后,醫生表示,“機能鞋”對孩子足部發育問題沒有任何治療效果。
但是記者在調查采訪中,有一些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孩子從學步階段開始,一定穿“學步鞋”“機能鞋”,否則會導致扁平足等問題。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魏紅玲表示,在嬰兒期,也就是0—1歲階段,足底充滿了脂肪墊,看似是扁平的,其實這種是正常的現象。
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記者登錄了這些“學步鞋”“機能鞋”的網上品牌旗艦店了解相關性能,但是在電商平臺的旗艦店里,這些產品的詳細介紹中,卻找不到任何有關涉及預防或治療扁平足的功能性介紹內容。
/ 聲音 /
目前醫學無法驗證
“學步鞋”相關功能
專家告訴記者,“學步鞋”“機能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但醫學上無法驗證這些功能設計是否能在兒童足部生長發育、疾病預防、路姿培養等方面發揮作用。
采訪中專家表示,兒童如果出現俗稱的內八、外八等路姿,不一定就是足部疾病引起的,可能存在多種誘因,與是否從小堅持穿“學步鞋”沒有必然關系。
專家建議,為學步期的孩子選鞋不用局限于某個品牌或某種特別的設計,也無須花費高昂的代價,把控好兩個特點即可。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兒科主任楊光說:“我們對鞋的要求,從醫學的角度主要是兩點:一個是別太軟了,太軟起不到支撐作用;再就是鞋幫高度最好能覆蓋腳踝,能起一個支撐作用。”
一些“機能鞋”,為了增強產品專業性和可信度,打出所謂“符合骨科醫生推薦”等宣傳語,專家提醒家長,要警惕這類宣傳內容,切勿被忽悠。
專家還表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扁平足的傾向,首先應從日常習慣入手進行排查,比如孩子的體重是否超標、是否有不良坐姿或站姿等。這些因素更可能影響足部的正常發育。
在采訪中,專家們普遍認為,孩子的學步和足部發育是自然過程,過度干預反而可能打破平衡。與其依賴 “神奇” 的“學步鞋”,不如給孩子足夠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探索中自然成長。文圖據央視新聞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