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人,兒童中醫推拿門診開診,小兒推拿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孩子常出現挑食厭食、大便干或稀、睡覺不踏實甚至哭鬧、有口氣、經常發燒感冒、個子瘦小、脾氣大等情況,這些問題往往無法使用藥物治療,卻總是困擾著孩子的日常生活。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貼心、更優質的就醫服務,在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市立醫院東院兒科和中醫科緊密合作,在東院兒童保健門診精心籌備,開設了兒童中醫推拿門診。專業小兒推拿醫師通過特定手法精準刺激孩子身上的穴位和經絡,巧妙調節臟腑功能,既能緩解常見病,亦能增強免疫力,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醫生介紹,小兒推拿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常選用“小兒特定穴”,這些穴位對0 - 6歲的孩子更為敏感,療效也更為顯著。對于6歲以上的孩子,可結合成人經絡穴位進行治療。小兒“臟腑清靈”,穴位更加敏感,經絡更為通暢,對手法刺激的反應更加迅速,小兒推拿即利用此特點,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與成人不同,小兒病因往往比較單純,多與飲食、受寒等相關,推拿易對癥。推拿療法安全無副作用,亦可以預防為主,通過日常保健阻斷“亞健康到生病”的惡性循環。
專家提醒,小兒按摩時,室溫應保持在26℃左右,避免孩子著涼;兒童皮膚嬌嫩,可使用少量淀粉潤滑避免皮膚破損;小兒筋骨嬌嫩,避免力量過大造成損傷,推拿效果與力度不成正相關性; 推拿單次10到20分鐘,新生兒減半,根據小兒年齡、病情等因素進行調整;推拿時應避免過饑過飽。
“皮膚破損、骨折、急性傳染病患兒禁用小兒推拿,嚴重營養不良、復雜體質(如早產兒、過敏兒)建議推拿前先咨詢專業的中醫師。”專家說,推拿之外,合理的飲食與作息同樣重要,家長應保證孩子定時定量進食,避免生冷、油膩、高熱量食物,同時確保充足的睡眠與適量運動,以全面提升身體健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中醫師推薦3套日常保健手法
一、助長手法,助力孩子茁壯成長。
捏脊:
操作方法:從尾椎長強穴沿脊柱向上提捏至頸部大椎穴,3-5遍/日。
按揉涌泉穴:
定位: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操作:拇指按揉100次。
摩百會穴
定位:在頭頂部,通過兩耳尖向頭頂連線的中點。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或者手掌心,輕輕放在小兒百會穴上,做順時針方向的環形按摩。操作1-2分鐘。(注意:操作要輕柔,避免用力太過;2歲以內小兒進行此操作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二、健脾胃手法,改善孩子消化功能。
補脾經:
定位:拇指末節羅紋面上,即大拇指指腹部分。
操作方法:讓小兒拇指伸直,術者用拇指羅紋面在小兒拇指羅紋面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根據小兒的年齡和病情,操作次數可在100~500次之間調整。
摩腹:
操作方法:將手掌心放在小兒腹部,做順時針方向的環形按摩。摩2-3分鐘。
(注意:操作前最好排空小便,放松腹部,力度應適中,避免用力過猛,以小兒感受舒適為度。)
按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約3寸(小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并攏,以中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水平的四指寬度為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置于足三里穴上稍向下按壓,進行環形揉動。按揉1-2分鐘。
三、養肺防感手法,增強孩子呼吸系統免疫力。
補肺經:
定位:肺經位于無名指末節羅紋面,即無名指指腹部分。
操作方法:讓小兒無名指伸直,術者用拇指羅紋面在小兒無名指羅紋面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根據小兒的年齡和病情,操作次數可在100~500次之間調整。
按揉肺俞:
定位: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置于雙側肺俞穴上稍向下按壓,進行環形揉動。按揉1-2分鐘。
分推肩胛骨:
操作方法:小兒取坐位或俯臥位,操作者雙手拇指指腹置于小兒肩胛骨上緣肩井穴處,其余四指自然放在肩部兩側。雙手同時用力,沿肩胛骨內側緣從上向下、從內向外分推,呈“八”字形。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