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港口操作到貿易結算一個平臺就全管了——給智慧青島港點贊!
青島港是全球最大紙漿進口港,2025年上半年紙漿吞吐量實現同比22.5%的強勁增長,再創歷史新高,進口量穩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
“目前,全國超過30%的進口紙漿經由我們碼頭高效接卸。”青島港西聯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孫長杰介紹。
“從精準靠泊到完成離港,全程比計劃提前了兩個多小時。無人運輸車精準高效,電子提單實現秒級通關,青島港用全流程自動化刷新了我們對‘高效作業’的認知!”“中遠海運智慧”輪林船長感嘆道。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青島港持續優化作業模式、升級智慧服務的結果。
對港口來說,件雜貨碼頭貨種復雜,人機配合多,實現紙漿全流程自動化尤為艱辛。從2019年到2024年,青島港不斷探索,成立項目組展開系列研究攻關,歷經5年,終于建成投用世界首個全流程自動化件雜貨紙漿碼頭:首創基于AI識別動態切層的電子船圖技術;首創件雜貨全場景全機種協同作業新模式,研發件雜貨領域“北辰”系統;首創基于紙漿物流供應鏈的全流程一體化碼頭綜合服務體系……
如今,放眼碼頭現場,船舶一條接著一條靠離,設備一個接著一個滿線作業——
智能引導運輸車有序作業,承接自動脫鉤吊具卸下的紙漿貨物并按智能指令前往庫區進行堆碼;量身定制的紙漿專屬大型框架吊具,一鉤即可裝滿一部拖車;“前沿直碼+拖車入庫”的堆碼方式,最大限度壓縮了周轉路徑,提高了場地利用率;為客戶量身定制的“綠色靠泊通道”,作業效率大幅提升。2025年,青島港接連創下紙漿單班單艙單機接卸5680噸、單班裝箱101箱的行業新紀錄。
“必須得給青島港的‘千紙鶴’平臺點個大大的贊!”紙漿廠負責人興奮地說,“它真正把物流、運輸、貿易、金融這些資源都整合到一起。現在全流程都在線上跑,從港口操作到貿易結算,一個平臺就全管了,效率杠杠的!這端到端的數字服務,實實在在幫我們企業提升了競爭力。”
“千紙鶴PulpCrane”是青島港打造的服務平臺,整合了物流信息、業務辦理、客戶服務等核心功能,為上下游45家漿廠、貿易商提供“一站式”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客戶可隨時隨地精準查詢貨物狀態、實時裝卸進度、動態庫存信息,并實現在線訂艙、報關報檢、費用結算。這種全流程透明化、便捷化的服務,有效降低了整體供應鏈成本,其效益最終將通過更優的價格和更流暢的供應惠及終端消費者和用紙企業。
2025年,在青島前灣西港聯合碼頭成功落地的全國首例紙漿“三單融合”(貿易訂單+運輸訂單+金融訂單)業務,打破了傳統數據壁壘,為紙漿辦理“電子護照”,讓復雜的國際物流流程從過去的“周級”縮短到“小時級”。
“以前紙漿從船上卸下來,要倒騰好幾道才能上火車,現在新模式讓原料‘一路直達’工廠,光倉儲費一年就給我們省下不少錢!”一家內陸造紙廠的采購負責人感慨道。他點贊的正是青島港依托臨港綜保區“通關快車道”首創的“碼頭直裝—鐵路直發—港區直達”全鏈作業模式。
更令人矚目的是青島港攜手各方推進的紙漿“陸港直通”模式。紙漿在港口卸船后,直接通過鐵路發往內陸節點,省去了中間二次裝卸和轉運環節。不僅極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貨物損耗風險,更顯著壓降了綜合物流成本。
“對我們廠來說,時間就是真金白銀。”一家大型造紙企業的物流總監說,“原料早一天到生產線,就能早一天變成產品、早一天回款。‘陸港直通’比傳統路徑至少快3天,資金周轉效率大幅提升,這才是最大的效益!”
持續優化作業、升級智慧管理,青島港以其創紀錄的吞吐量和創新服務模式,有力服務了國家“雙循環”戰略和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讓這張聯通世界的“紙”,更高效、更經濟、更便捷地服務于國計民生。
(本報記者 劉艷杰 本報通訊員 江浩)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