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漫展狂歡到賽事聯動 “情緒經濟”撬動2萬億消費空間
記者 王文博 袁小康 孫青 何磊靜
正值盛夏,消費市場被一股“情緒”力量點燃。從上海動漫嘉年華吸引40萬年輕人引爆二次元消費,到江蘇“蘇超”賽事讓球迷與食客共享“龍蝦加油”的煙火氣,以情感共鳴、興趣滿足為核心的“情緒經濟”正從消費新現象躍升為驅動增長的新引擎。
專家和相關報告指出,年輕消費群體對“悅己”和“價值認同”的追求,正催生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預計2025年中國“情緒消費”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情緒帶動:消費市場活力迸發
7月11日至13日,BiliBili World 2025(以下簡稱“BW2025”)在位于上海的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短短三天,這場動漫展吸引40萬人次到訪,刷新多項“次元”紀錄。展會期間,167家全球展商、近800臺“痛車”、超3萬名角色扮演者,以及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40萬人次參展,較2024年同期增加了15萬人次。憑護照購票的用戶數占比也首次達到13%。
大批年輕人因為動漫展奔赴上海,帶動機票、火車票、酒店等旅游訂單激增以外,二次元文化也正突破“次元壁”,有效激活了當地吃喝玩樂消費。美團旅行數據顯示,動漫展舉辦當周,上海文旅預訂增速環比上漲35%,各地來滬機票預訂量同比上漲近50%。
在江蘇,“情緒經濟”同樣迸發出蓬勃的活力。隨著第六輪“蘇超”即將到來,江蘇消費市場迎來新一波熱潮。夜晚來臨,江蘇無錫濱湖區湖濱商業街東廣場上擺滿了排檔桌椅,龍蝦攤的煙火升騰繚繞,球迷與食客的身影重疊在一起。
“我們這條街以吃龍蝦聞名,今晚整個街區人流有近4萬。”無錫市湖濱假日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辰潔說,不少商鋪自發搭上“蘇超”快車,連大屏廣場的空隙也被新增的攤位迅速填滿。
美團數據顯示,“蘇超”賽事以來,江蘇省休閑玩樂消費線上訂單穩居華東第一,同比增速達到40%左右。
“‘蘇超’帶動的‘票根優惠’串聯起賽事、文旅、消費等領域,結合景區、文創、購物等場景,為游客提供‘觀賽+旅游+購物’一站式體驗,延長其停留時間,提升消費頻次。”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司增綽表示。
不僅如此,眾多緊跟潮流的創新也收獲了年輕人的喜愛,漢服、馬面裙等新中式服裝點燃國潮熱情;文創優品、特色名品等國貨“潮品”走俏海內外;融合創新的新型消費業態也層出不窮,如首發經濟、“人工智能+消費”、“IP+消費”等新增長點,共同構成消費市場的重要亮點。
“破圈”增長:催生2萬億藍海
“情緒經濟”走熱的背后,是年輕消費者成為新一代的消費主力,他們更愿意為了“悅己”“興趣”買單。
得物App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Z世代”消費呈現兩大特征:一是消費升級,愿為優質品牌買單;二是價值認同,熱衷契合自身審美、理念的產品。“‘情緒經濟’的核心驅動力正是年輕一代強烈的‘悅己’和‘興趣’消費意愿。”
這種消費趨勢最直觀的表現之一,便是潮玩市場的爆發。其中,泡泡瑪特LABUBU成為現象級IP,在“什么值得買”平臺,6月銷售額同比激增315.2%。天貓“618”期間,玩具潮玩行業6個品牌銷售額破億元,“谷圈”(動漫周邊紀念品)誕生十余個千萬元級單品。上半年,得物App整體潮玩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310%,其中,盲盒類產品同比增長超1000%,解壓類玩具增長900%。
艾媒咨詢報告指出,隨著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擴大,全球動漫IP特色化趨勢明顯,并逐漸衍生出“谷子經濟”等產業。中國動漫頭部企業紛紛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打造全產業鏈動漫經濟。2025年中國泛二次元周邊市場規模預計達6521億元,2029年有望達8344億元。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五年間,潮玩經濟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潮玩經濟相關企業超5.5萬家。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7500余家,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長16.6%。
此外,情緒價值賦能傳統產業創新。如鳳凰自行車抓住年輕人戶外騎行熱情,在得物App獨家首發新品酷飛公路車,銷量同比暴增近9倍,新增用戶中95后占比達65%。
“什么值得買”電商營銷負責人張宇昂表示,情緒價值的爆發成為消費市場重要的增長點。“能夠精準捕捉社會情緒、貼合時代氛圍,并為消費者帶來情感共鳴與社交認同感的興趣類商品,在內容傳播中快速突圍,打開增長新藍海。”
Future Marketing發布的《情緒消費崛起:2025年市場格局與未來走向》指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以及企業營銷策略的創新,推動了“情緒消費”市場的發展。2013年以來,“情緒消費”相關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12%,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融合創新:把握“情緒經濟”市場機遇
對于“情緒經濟”的發展態勢,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對記者表示,消費者對于消費內容、消費場景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市場也需要推動更多融合創新的業態涌現。當電影、演出、動畫、旅游、餐飲等業態攜手聯動,形成的綜合吸引力與帶動力遠超單一業態。
“以各類文化內容消費為例,優質的IP在票房或產品銷售成功之外,其衍生開發,如游戲、文旅項目、服飾改裝、主題公園等,因多業態的價值實現途徑而獲得更高溢價回報,形成對內容創新的正向激勵循環。”魏鵬舉說,這也是近年來我國泡泡瑪特、哪吒等優質IP不斷涌現的原因之一。
業界則將“情緒經濟”看作激活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機會。值得買科技表示,LABUBU等現象級消費熱點的出現,印證了消費者“為熱愛買單”的強勁意愿,也充分展現了能夠滿足情緒需求的新型業態仍保有持續的增長空間。得物App表示,每一代人的審美和消費需求都不一樣,當下以滿足情緒需求為核心的消費品正在開啟一個巨大的市場。
對于如何進一步發展“情緒經濟”,魏鵬舉強調,無論是票根經濟還是更廣泛的興趣情緒產業,激發市場的根本動力在于包容和激勵創新。“創造一個真正鼓勵創新的產業環境,讓新的消費選擇、消費場景不斷涌現,才是持續激發消費活力的核心。”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指出,企業把握“情緒經濟”消費趨勢,需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要深入洞察消費者情緒需求,了解不同群體在不同場景下的情緒訴求,這是開發針對性產品的前提。其次,注重產品創新,避免產品同質化。再次,企業應加強品牌建設,通過優質服務和良好口碑,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和忠誠度。最后,針對“情緒經濟”消費變化快的趨勢,企業需及時調整策略,保持市場敏銳度。
(實習生樊玥君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