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隱形獨角獸”群落“各懷絕技”
全市現有隱形獨角獸企業54家,憑借各自“硬實力”加速成長為新興賽道領軍企業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青島正在成為隱形獨角獸企業的集聚地。
在青島朗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似普通的集裝箱液袋能夠運輸從葡萄酒到高溫瀝青等的各類特殊液體;在凱盛浩豐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孿生系統和智能化生產設備實現對溫、光、水、氣、肥的精準智能化調控,櫻桃番茄產量是傳統大棚的6至8倍;在青島有屋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款碳陶瓷防霧膜具有快速除霧、綠色低碳等性能,用于衛浴等除霧場景……
這些隱形獨角獸企業是衡量城市創新能力與創新生態的重要標尺。截至目前,青島共有54家隱形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五,主要分布于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興賽道。
“隱形獨角獸”的成群結隊,既是產業創新能力的體現,也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結果。今年印發的《青島市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全市累計培育雛鷹企業不少于2000家,瞪羚企業不少于500家,隱形獨角獸企業不少于80家,獨角獸企業不少于20家,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確保瞪羚、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力爭成為排頭兵。
盡顯硬科技屬性
隱形獨角獸企業是從獨角獸企業衍生出來的一個新概念,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和一定規模的估值,是獨角獸企業的“預備隊”。
在日前舉辦的“探秘獨角獸 共創新未來”青島市隱形獨角獸企業媒體行活動中,記者探訪了圣桐特醫(青島)營養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生產國內首個獲批的國產罕見病治療用特醫食品——特愛丙佳,這種介于食品與藥物之間的特殊食品,對于罕見病患兒而言是必備“口糧”。
中國特醫食品需求巨大,新生兒蛋白過敏、早產以及慢性疾病、術后營養干預等都有特醫食品的需求。與此同時,中國特醫食品的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優質產品供給不足,主要入局者多為外資品牌。正是看中這塊潛在的市場,圣元集團孵化出圣桐特醫,讓更多罕見病人群有“食”可依。
成立5年多時間,圣桐特醫躋身中國本土特醫食品第一品牌,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達到30.3%,并獲得高瓴資本、創新工場等知名機構的加持,成長為名副其實的隱形獨角獸企業。“圣桐特醫的未來發展規劃是嬰兒特醫產品與成人特醫產品雙輪驅動,致力于打造特醫食品引領者。”圣桐特醫副總經理兼生產總監于程鵬介紹。
像圣桐特醫一樣具備“硬核科技”屬性的隱形獨角獸企業還有很多。它們都是低調的實力派,在細分市場占據領先地位,也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聚焦應急救援的華巽云科技投資控股(青島)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發了水域救援無人機、救援尖叫服、定位終端等產品矩陣以及行業大模型,致力于建立人員落水自動報警、定位衛星全球覆蓋、精準坐標實時跟蹤、救援力量一體顯示、應急資源就近協同、無人裝備實施救援的全閉合協同救援機制。深耕農業領域生物治療的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建立了龐大的耐藥菌、噬菌體菌和毒株庫,提供以耐藥菌感染為核心的農業生物治療創新解決方案。
一場場“雙向奔赴”
青島涌現出如此多的隱形獨角獸企業并非偶然。
一個初創企業成長為隱形獨角獸企業,往往要經歷很多考驗和挑戰,涉及技術、資本、市場、政策等諸多因素,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久久為功,也需要創新土壤的精心培育。
在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園,思銳智能半導體先進裝備研發制造中心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項目規劃了原子層沉積鍍膜(ALD)和離子注入機(IMP)等高端裝備整機制造產線,建設面向全球的研發和生產制造基地。
就在幾年前,青島思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考察過集成電路產業集聚效應更突出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但最終把項目落在了青島。理由很簡單,除了扶持政策、產業鏈配套,思銳智能更看重青島開放包容、積極向上的環境。
光刻機、離子注入機、刻蝕機和鍍膜設備并稱為集成電路生產工藝的四大核心設備。其中,離子注入機研制難度僅次于光刻機,思銳智能首先研發的是難度最大的高能離子注入機,打破了國外壟斷,已交付國內頭部客戶。在原子層沉積設備方面,思銳智能也填補了相關空白,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光學、零部件鍍膜等諸多高精尖領域。
“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思銳智能副總經理關建朋告訴記者,“這些年,青島出臺了很多人才和產業發展政策,集成電路產業的變化非常大,集聚了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等產業鏈條。”
同樣與城市“雙向奔赴”、彼此成就的還有青島華芯晶電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化合物半導體研究生產的企業之一,華芯晶電核心產品包括藍寶石襯底、磷化銦襯底、氧化鎵襯底等,打破了國外對高端半導體襯底晶片的壟斷。成立14年來,華芯晶電在青島投資建立了多個產業項目,逐步成長為一個全產業鏈式發展的行業領軍企業。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