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空中門戶”的流量新玩法
機場不僅是航線的交會點,更是各類生產要素的流量入口
山東“空中門戶”的流量新玩法
作為交通樞紐,機場不僅是航線的交會點,更是各類生產要素的“流量入口”。濟南機場、青島機場兩座年旅客吞吐量超2000萬人次的區域航空樞紐,與布局于煙臺、臨沂等地的其他8座運輸機場,編織起山東內暢外聯的空中通道網絡。
“下了飛機乘坐機場巴士,一站直達明水古城,憑登機牌免費入園。逛完景區,在明水古城候機樓值機,乘巴士返回機場。”7月底,重慶大學生小楊在濟南體驗了一次“游玩+交通”無縫銜接的夏日賞泉之旅。“濟南機場與明水古城的直達巴士每日雙向對開,50分鐘即可到達,降低旅客出行成本。”濟南機場明水古城城市候機樓工作人員介紹。
今年暑期,山東不少熱門景區加入了與機場的“聯動”。7月,濟南機場推出活動,憑登機牌享受靈巖寺、九如山門票優惠,免費兌換魯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臨沂機場推出憑登機牌享受沂河游船、舞臺劇演出票價折扣等活動。
“機場要發揮鏈接各類資源的優勢。”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市場發展部部長丁建曌說。登機牌成為景區的“入場券”“優惠券”,結合空鐵聯運、空巴聯運等延伸服務,提升旅客出行體驗的同時,帶動二次消費,激發乘數效應。
深入挖掘優質文旅資源,打造契合旅客多元化需求的航旅產品,需要技術與平臺的助力。6月,山東機場與同程旅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OTA平臺能幫助機場針對不同客群的差異化需求開展業務,機場則為其提供機票、住宿、餐飲等優惠,優勢互補。”丁建曌介紹。
客貨運航班不僅為文旅產業帶來客流增量,更多產業的“流量”也通過機場加速集聚。
日前,一批來自南亞的人發原材料,經廣州機場中轉至菏澤機場完成清關流程,運送至當地企業。自今年3月全國首個非口岸開放機場航空運輸類海關監管場所在菏澤機場啟用以來,該機場已開通“達卡—廣州—菏澤”等多條國際貨物轉關運輸通道。
菏澤鄄城被稱為“中國發都”,全縣有670家大小發制品企業,年產值達50多億元,90%以上的產品出口國外。然而,當地企業卻常常受困于運輸成本高和時間長的問題。“以往,發制品原材料和產品需先運至廣州等口岸機場清關,再通過國內航班轉運至菏澤,中轉環節繁瑣。”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菏澤機場航空發展中心負責人樊慶說。
經過對原有貨站升級改造,菏澤機場占地4300平方米的國際貨站投入使用,“虛擬口岸”智慧監管模式同步落地。如今,依托這種模式,國外貨物可以“一單”到菏澤,企業物流成本降低30%。
一座國際貨站的設立,帶來的不僅是物流的便利,也為更多要素和資源集聚菏澤開辟了新路徑。“下一步我們將借助菏澤機場國際航空轉關業務,滿足更多菏澤本地發制品、鮮花、寵物用品等的進出口需求,并吸引其他產業落戶菏澤。”吳聰說。
空運是跨境電商貨物的重要運輸方式,隨著跨境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機場貨站也向“綜合貿易服務中心”升級。
“煙臺機場已初步形成至日韓的‘貨機快線’,每周可提供2000噸以上的日韓航空運力。”煙臺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煙臺機場還引進“菜鳥煙臺優選倉”,通過大密度的日韓航班量構建穩定的物流通道,吸引了來自江浙、廣深等地的跨境電商貨物來煙臺發運。
增強機場的輻射帶動效應,離不開硬件設施的保障支撐。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正加快推進,航站樓主樓主體結構初見規模,西一、西二兩條3600米跑道已現雛形,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二階段)濟濱高鐵遙墻機場站主體結構封頂。項目建成后,濟南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的保障需求,輻射周邊10多個城市、7000萬人口。
(大眾新聞記者 范薇)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