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 “舊巢”引來“新鳳凰”
本報記者 王金虎
近年來,山東以創新思維破解土地資源閑置難題,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等方式分類盤活低效閑置土地,不斷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截至2024年年底,山東單位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50%,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間下降15%的目標。
騰籠換鳥
臨沂沂河新區的金利液壓科技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但土地問題卻成了制約其擴大規模的“絆腳石”。與其相鄰的金輝印鐵制罐公司已停產多年,220畝土地長期閑置。但想把這戶“僵尸企業”的土地盤活,會有很多涉及債權債務的難題,單靠這兩家企業難以解決。
轉機來自2024年年初。沂河新區新領導班子在調研時發現,有些“僵尸企業”占著土地等資源卻未被有效利用,而優質企業卻為用地發愁。要解決土地與項目的矛盾,就必須盤活存量、提質增效。為此,沂河新區成立清理專班、財政專班、土地專班,國土、財政、規劃等部門協同聯動推進,梳理“僵尸企業”的債權債務,履行土地交易流程;專門拿出2億元建立“資金池”,用于收儲“僵尸企業”的閑置土地,土地出讓后再將部分出讓金注入資金池,形成循環“活水”。
“通過‘招拍掛’拍到的地很干凈,沒有遺留問題。”金利液壓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徐良波說,不僅與原企業沒有任何交涉,而且區里還把老廠房給清除了。去年3月拿到地,4月初開工建設新廠房,當年年底就開始部分投產了。
沂河新區多措并舉,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讓1萬多畝閑地變為“寶地”,有力保障了97個項目落地。
在肥城經濟開發區,“騰籠換鳥”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66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項目今年年初開工建設,而其場地之前是一家傳統養殖企業。“為加快鹽穴儲能園區產業升級,我們引進了這個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發電8.7億千瓦時,轉化效率達75%。”肥城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部副部長劉旭東介紹,依托這一模式,肥城經開區成功引進了一批新型儲能項目,全力打造國家級新型儲能未來產業示范基地。
今年以來,肥城加快空置標準廠房、低效閑置用地盤活利用,全年計劃實施設施配套項目29個,盤活利用土地1700畝以上。
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復興科技廠區濟豐生生物科技(東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年產300億粒空心植物膠囊的首條生產線正有序運轉。這片249畝的廠區曾長期閑置,作為首家入駐企業,濟豐生生物科技看中了這里1.3萬平方米廠房的層高、承重等硬件優勢。“相比新建廠房,改造可節省成本近50%。”濟豐生生物項目負責人杜永安說。
“騰籠換鳥”的成功離不開精準招商。東營經開區招商工作人員張子豪說,根據建筑特點精準匹配項目,通過分步開發、產業適配的方式,既降低了投資風險,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比如原廠房適合生物醫藥企業,部分區域則規劃為康養中心。目前,園區已成功引進濟豐生生物和東方健康小鎮兩個重點項目,另有多家意向企業正在對接。
據了解,2021年至2024年,山東處置閑置土地26.54萬畝,均超額完成國家年度處置任務,位居全國前列。
提升效益
近日,日照高新區的冷鏈及倉儲物流綜合體項目正有序推進建設運營相關工作,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營收超2.5億元,一片125畝的低效用地迎來新生。
為提高工業用地管理水平,日照高新區研發打造“高新區工業用地調查與績效管理平臺”,建立工業企業績效信息數據庫,設置容積率、就業人數等7項關鍵指標,通過大數據賦能,為每塊工業用地精準“畫像”,進行績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全區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體系。“這套系統為工業用地做‘體檢’,對有低效利用苗頭的企業提前介入指導。”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區分局開發利用科負責人張永強介紹,2022年以來,全區累計盤活低效用地1293畝,為45個新上項目騰出發展空間,總投資200億元以上。
在東營市河口區河口直播電商基地,主播們正在對著“小屏幕”打開“大市場”,推動“黃河口農品、鹽堿地特產”走向全國。該電商基地位于河口區三義和村。該村黨支部書記蔣慶剛介紹,以前也曾在這300余畝閑置土地上探索建設五金建材等專業市場,但由于缺乏特色產業支撐,村集體長時間沒有新的增收途徑。
2020年以來,該村全面推進城東電商產業園建設,主要布局電商直播、物流、倉儲、跨境電商生態鏈,培育孵化電商企業,已入駐商戶200余家,月均交易額近3000萬元。河口直播電商基地被授予“山東電商直播基地”稱號,并被納入全省電商生態鏈企業“白名單”。
閑置的農家小院,被再度利用后又將如何?青石路、虎皮墻、老榆木桌椅,坐落于煙臺蓬萊區蓬萊閣街道水城社區的民宿“蓬壺銘舍”暑期吸引外地游客紛紛前來。這片2020年6月投入運營的精品民宿,前身是閑置多年的居民老房。“我們的主題客房銷售十分火熱,旅游旺季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目前藝術家村項目正在建設中。”“蓬壺銘舍”負責人張燕說。
山東深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2021年以來,共獎勵再開發項目新增計劃指標2.1萬畝,返還土地增值稅補助金額1.01億元。
創新模式
面對新項目落地“缺地”難題,新泰市通過創新“先租后讓”供地模式,高效盤活閑置土地和廠房。
占地134畝、擁有3棟標準化廠房的晶科物流產業園一度閑置,轉機來自常州艾龍森新材料科技集團的一次考察。當時,艾龍森正為緊急完成吉利汽車30萬套內飾配件訂單而發愁:從常州直供成本高、周期長,新建工廠又遠水難解近渴。
晶科物流產業園的配套和現成的標準化廠房讓艾龍森集團眼前一亮。“從項目洽談到達成合作意向,僅用了10天。”艾龍森集團董事長李和平介紹,新泰市通過創新采用“先租后讓”模式解了燃眉之急。同時,還與園區內的泰安樂邦環保科技探索“設備共享、訂單協同”新模式,實現互利共贏,節省了數千萬元的設備投入。
通過此模式,新泰市已為18個工業項目辦理建設審批手續,盤活土地1260畝,項目建成時間平均提前了150天。
走進濱州市沾化區城北工業園的山東辰升新材料有限公司,銷售額達1億元的鹽渣綜合料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行。而眼前的這幾十畝“生金寶地”去年還是雜草叢生的閑置空地。據悉,該項目完成立項后因遲遲未解決土地問題始終無法落地建設。為打破“落地難”的窘境,當地通過租賃土地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審批新模式,讓空置土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相較于購買土地,租賃土地能夠讓我們根據自身需求調整土地使用的面積和期限,選擇更加靈活。”濱州鎵元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叢林說。作為租賃土地的受益者,該公司的氧化鋁循環母液提取金屬鎵項目的吸附廠房,同樣通過租賃閑置土地,于今年6月份拿到施工許可證,現在正熱火朝天趕進度。
在沾化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玉峰看來,企業租賃空置閑地是連接閑置資源與發展需求的重要紐帶,這種模式既讓企業獲得了發展空間,又讓空置土地重煥生機,最終實現企業效益與區域發展共贏。
接下來,山東還將如何盤活存量低效用地?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段秀銘表示,山東將持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長效機制,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盤活力度,形成布局更優化、配置更精準、支撐更有力、產出更高效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新格局。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