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夜校融入社區樓宇!青島構建“15分鐘技能培訓圈”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社區培訓考取育嬰師證后,白佑英順利上崗;經過社區夜校“充電”,小林成為一名短視頻博主;放下鋤頭拿起畫筆,黃秀芹“變身”簽約畫師……時下,依托遍布城鄉的400家“就享家”樂業服務站,青島正加速構建“家門口”培訓就業服務閉環,不斷拓展技能培訓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的新場景、新路徑。現如今,便捷多元、觸手可及的職業技能培訓,日益成為廣大市民群眾端穩“飯碗”的關鍵支撐。
在即墨區通濟街道的技能培訓微課堂上,20多名村民聚精會神地進行母嬰護理實操演練。“政府搭臺、居民點單,我們把70多門‘接地氣’的實用課精準送達233個村居,尤其是母嬰護理、養老照護、電商直播等課程門檻低、見效快,培訓促就業效果特別好。”即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王曉娟介紹,即墨區創新“數據找人+社區吹哨”模式,深度對接農村轉移勞動力特別是大齡失業人員的迫切需求,已開展“培訓進萬家”公益培訓逾1.1萬人次,助力上千名大齡失業人員重返職場。
夜幕降臨,市北區“樂業市北”社區夜校座無虛席。“運鏡要緊扣觀眾情緒節奏。”視頻剪輯課堂上,30多名學員在老師的指導下全神貫注學習視頻剪輯要領,畢業后一直還沒找到工作的小林聽得非常仔細。依托“政府補貼+自費提升”的機制,青島市積極推動夜校深度融入社區、園區、樓宇,全力構建“15分鐘技能培訓圈”。其中,市北區自2023年以來已密集推出AI實訓、直播電商、咖啡調制等30余門緊貼市場需求的熱門課程,累計培訓超8000人次。“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專業背景,都是在邊學邊干,我已經注冊了抖音賬號,自己出鏡、自己拍攝、自己剪輯,希望能有收獲。”小林說。
“前半輩子圍著土地轉,沒想到后半生能靠畫畫吃上‘藝術飯’。”在綠澤畫院,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達尼村農民畫師黃秀芹全情投入,按訂單要求精心繪制油畫。作為簽約畫師,她利用農閑時間創作,月均增收3000多元。為深挖鄉村文化潛力,助力村民就業增收,西海岸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張家樓街道推出“滴灌式”培訓,推動達尼村與綠澤畫院聯手創辦農民畫校,免費向村民教授油畫技藝。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村民簽約成為畫院畫師,實現靈活性就業。黃秀芹便是該農民畫校的首批學員。據統計,該畫校開辦以來已免費舉辦4期培訓班,累計培訓村民100余人次,成功孵化20余名農民簽約畫師,建立了可持續的訂單化收入模式,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當前,青島市正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以資源共享、精準匹配、閉環服務為核心抓手,依托“就享家”樂業服務站網絡,常態化開展重點群體技能需求調查,動態更新培訓課程。“我們將持續推動技能培訓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便捷提升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穩穩端牢屬于自己的‘技能飯碗’。”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