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出品”閃亮今年電影暑期檔
當2025年暑期檔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百億元時,青島暑期電影的票房也過了1億元的門檻。不只是電影票房的持續走高,從青島元素的頻頻出現到青島籍影視人回到家鄉分享作品,從下游的取景拍攝到上游的項目投資、IP合作,青島元素、“青島出品”同樣在銀幕上熠熠生輝,正以多元化的創作實踐和全產業鏈的協同模式重新定義地域影視的成長路徑,彰顯著青島電影力量的聚能起勢。
而這一現象背后,是青島多年來在影視產業布局、政策扶持、人才培育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持續投入,更是中國電影產業從單一票房經濟向綜合文創生態轉型的生動縮影。
“水大魚大”,且看青島電影起勢
電影的暑期檔一直是全年票房容量的最大檔期,長達兩個月的時段兼顧多類型影片市場和多年齡層影迷口味。那么,如何真正體現暑期檔“水大魚大”的特點?
靠取景地資源吸引劇組,靠東方影都的工業化影棚承接大片拍攝,更要靠本土企業的深度內容參與。目前,青島電影企業已成為推動國產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并且在電影出品方向逐步起勢:
2025年暑期檔票房冠軍《南京照相館》持續“領跑”,青島伊樂影業是該片的聯合出品方;大制作《東極島》由東方影都團隊參與了高難度的水戲拍攝,青島同睿信投資合伙企業是該片的聯合出品方;“貓和老鼠”首部電影廠牌《貓和老鼠:星盤奇緣》是青發控股集團首次深度參與國際頂級動畫IP的聯合出品項目……
與主控項目的出品方不同,聯合出品方通常以跟投方式參與項目,在收益分配中處于次級位置,但隨著青島影視產業的持續深耕與發展,“青島出品”正逐步突破行業壁壘,未來將在項目主控權和行業話語權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從最近數年的票房數據看,青島在電影暑期檔的表現持續搶眼。2022年票房冠軍《獨行月球》、2023年現象級大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均在東方影都完成制作,2024年暑期檔“黑馬”《抓娃娃》則全程在青島老城區取景,生動展現了青島“棚拍+實景”的雙重優勢。
當然,青島電影產業的發展視域不止于此。通過聯合出品頭部項目、打造差異化“青島出品”品牌、綁定頭部影視公司協同開發等戰略,本土企業正在實現從“幕后支持”到“臺前主導”的跨越式發展:
海發影視以聯合出品身份參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超級IP,共享票房與衍生紅利;東方影都產業園公司以第一出品方運作《超能一家人》,探索從“場地供應商”到“內容操盤手”的轉型;青島中創聚合影視的《永安鎮故事集》獲戛納青睞與金雞獎認可;玖十古文化則憑借《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樹立中小成本現實主義創作標桿。
縱觀發展脈絡,青島電影產業已走出清晰的升級曲線:早期依托東方影都40個國際標準影棚成為《流浪地球》等重工業大片的“制作基地”,如今通過2025年暑期檔的“爆發”,正式確立全產業鏈“電影之都”的新定位。
而且,當前的電影產業生態呈現三大特征:內容端形成商業大片、藝術電影、類型片多元布局,技術端擁有亞洲領先的虛擬拍攝系統,資源端則集聚涵蓋制作、發行、特效等全產業鏈環節的相關企業1500余家,形成以東方影都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從“場景提供”到“創意主導”的質變,標志著青島正在躋身中國影視產業核心陣營。
技術積淀,彰顯工業化力量與國際范
青島電影產業在暑期檔的亮眼表現,彰顯出其作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核心樞紐的深厚技術積淀。依托完善的產業生態與持續的技術創新,“青島樣本”正成為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在影視技術領域,東方影都團隊憑借多年深耕水戲拍攝的專業經驗,于去年應邀參與《東極島》拍攝,打造出“華語影史最長時間水戲”的行業標桿,成功突破“濕拍”技術瓶頸。此前曾參與《哪吒之魔童鬧海》等動畫電影制作的青島童幻動畫同樣展現技術實力,其在水特效環節與解算鏡頭等領域積累深厚,此次在《貓和老鼠:星盤奇緣》制作中,優化曼哈頓城市建筑,以三維立體效果還原原作“平面感”,在保留IP風格的同時,實現了視效美學的現代表達。
從《獨行月球》開創科幻喜劇新類型,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重塑國產神話史詩,再到《南京照相館》刷新抗戰題材票房紀錄,“青島出品”不斷實現類型與風格的雙重創新。電影學者牛興偵指出,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已打破好萊塢對工業化大片的壟斷,青島作為電影工業化基地功不可沒。同時,中國電影人與青島影視基地的深度共創,也讓重大命題的呈現愈發成熟。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貓和老鼠”IP首部院線大電影,《貓和老鼠:星盤奇緣》既體現了青島電影產業在國際IP合作領域的突破創新,也為青島電影的國際合作提供了示范。
去年5月,由著名導演周防正行領銜的國際電影人考察東方影都;今年3月,第22屆中日韓電視制作者論壇在此舉辦,見證了青島與國際影視產業日趨密切的交流。此次《貓和老鼠:星盤奇緣》在故事上實現東方文化與好萊塢IP的融合,在產業協同上調動青島、蘇州等地動畫企業深度參與制作。而其在院線成功上映則證明,青島不僅能“接得住”國際經典IP,更能“講得好”中國故事,為全球影視合作貢獻“青島樣本”。
產業協同,構建全鏈條生態系統
青島電影產業的崛起,不僅體現在票房成績與IP合作上,更在于其逐步構建起的影視文化生態圈。2025年暑期檔的亮眼表現正是這一生態持續優化的結果——從硬件設施到內容創作,從政策扶持到技術支撐,青島正以全產業鏈協同的模式,推動電影產業從單一生產向多維賦能進階。
政策紅利為全鏈條生態系統奠定基礎。2025年4月,青島市出臺新一輪支持電影經濟發展的“十條政策”,以“真金白銀”的扶持覆蓋創作、攝制、發行、放映全產業鏈,體現出從單一項目補貼向生態系統構建的轉變。
這種轉變的核心驅動力,在于全產業鏈的有機協同。作為青島首個深度參與的國際頂級動畫IP聯合出品項目,《貓和老鼠:星盤奇緣》離不開先期的戰略性布局,從而實現了從IP獲取、內容創作到商業運營完整閉環的“試水”實踐。而青島童幻動畫作為本土技術團隊,之所以能勝任將二維經典三維化的高難度制作,也得益于青島多年來在動畫人才和技術積累上的持續投入。“政策與市場的良性互動,讓青島在2025年暑期檔形成了從大型IP合作到中小成本創新的多層次出品矩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人才培養與產業孵化夯實產業發展根基。本土人才儲備與創新企業培育是青島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青島電影學院等高校與東方影都共建實訓基地,為行業輸送技術、制片、編劇等專業人才。同時,青島通過政策扶持孵化了一批中小型影視企業,形成“大廠引領、中小微協同”的產業梯隊。追光動畫總裁于洲回到家鄉分享創作經驗,也展現了青島電影人對行業反哺的重視。有業內人士評價:“這種‘傳幫帶’的生態,讓青島電影產業更具內生動力。”
文化表達與社會價值提升產業發展深度。2025年暑期檔的“青島出品”,不僅在商業上有所斬獲,更在文化表達上展現出責任與擔當。《南京照相館》《東極島》《731》等抗戰題材影片及《貓和老鼠:星盤奇緣》印證著青島電影人日趨成熟的敘事能力,讓電影不僅是娛樂產品,更超越了單純的票房增長或技術突破,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2025年暑期檔的‘熱辣滾燙’,既是青島電影產業多年積累的成果,也是未來發展的起點。”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全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國際合作的深化及影視文化生態的成熟,青島有望在中國電影版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動畫電影、國際合作和影視文旅等領域,“青島模式”或將催生更多創新實踐。2025年暑期檔的票房走勢與電影企業的表現,無疑讓行業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與發展方向。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