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校體育場成居民“家門口的健身陣地”!暑假期間,青島70%校園場地開放
傍晚時分,青島文正小學的操場上熱鬧非凡,不少市民自發來此開展體育鍛煉,學生們打籃球、踢足球,老人散步遛彎,家長帶著孩子在塑膠跑道上鍛煉……家住附近的初二學生陳浩宇準時和小伙伴們相約而來,在排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這里早已成了他們暑期的固定運動“據點”。“只要有空我們就會來這兒練球,在運動的同時還交到很多新朋友。”陳浩宇一邊墊著球,一邊笑著說。
暑假期間,市民“家門口”的學校操場變得熱鬧起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運動健身帶來的快樂。近年來,青島各中小學秉持“能開盡開”原則,主動向社會開放校園體育場地。目前,全市70%的校園場地實現開放。這些免費開放的室外體育場地設施,讓老百姓實現了“就近運動”的心愿;而校園體育資源的盤活,更在潛移默化中助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完善門禁加強管理
筑牢開放保障線
“暑假開始前,我們就在線上、線下同步發放了校園場地開放告知書。目前,室外體育場地,包括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等,均對社會免費開放,市民只需在校門口登記個人信息即可進校鍛煉。”青島文正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郭廣雨告訴記者,“每天入校鍛煉的居民維持在200人次上下,學校的運動場地早已成了周邊居民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香餑餑’。為了給大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暑假期間我們專門安排了干部值班,上下午至少各巡邏一次,重點檢查體育設施的安全使用情況,全力保障大家的鍛煉安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保障體育場地安全有序地向社會開放,各區市、學校已從硬件設施完善、管理機制優化和強化后勤保障等多個維度做了籌備工作。
暑假前,李滄區教體局召開全區中小學場地開放專項部署會,傳達2025年新修訂場地開放管理規定核心要點,明確責任分工;各學校接力推進,面向本校物業人員、值班人員開展二次培訓,細化場地開放流程、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內容,確保一線人員清晰掌握工作要求。“我區還聯合衛健、應急等部門,組織全區中小學物業、教職工開展急救技能培訓,筑牢健身安全底線。”李滄區教體局體衛藝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自有序開放體育場地以來,青島育新小學已成為周邊社區居民鐘愛的健身“打卡地”,人氣持續攀升。青島育新小學校長孫健向記者介紹,暑期學校每天會吸引百余人次居民到校運動,到了周末熱度更為顯著。為確保開放的校園更高質量地惠及居民,該校在完善入校登記流程,把好安全準入第一關的同時,對操場周邊區域加裝了防護網等物理隔離設施,關鍵位置如沙坑等處還設有醒目提示牌,清晰告知安全注意事項。“開放校園是履行社會責任,而保障每一位入校鍛煉居民的安全更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將持續優化管理與服務,確保校園開放既充滿人氣,又保障安全,真正成為社區居民信賴與喜愛的活力健康港灣。”孫健說。
當前,各區市中小學校校園場地開放時間略有不同。暑假期間,市南區、李滄區各公辦中小學校開放時間為6:00-12:00,14:00-20:00;市北區各公辦中小學校開放時間為6:00-11:00,14:00-21:00;嶗山區各公辦中小學校開放時間為6:00-11:00,14:00-20:00。
據了解,部分學校由于托管任務、訓練活動、教育教學活動等原因,在相關時段內不對外開放。如,青島遼源路小學承擔暑期學生托管工作,該校周一至周五開放時間調整為6:00-7:00,18:00-21:00,周六、周日及節假日正常開放。“前期我們已在線上、線下同步發布了更改開放時間的公告,周邊居民都很理解和支持。為有效應對場地開放期間人流較大的問題,學校特別加強安保力量,在開放時段內進行高頻次、不間斷的校園安全巡查,動態守護秩序與環境安全。我們還加強了開放期間的保潔工作,全力為大家營造清潔舒適的運動環境。”青島遼源路小學總務主任趙守倫說。
設便民器材服務角
配備免費健身器材
8月5日晚7點,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嶗山區實驗初級中學的操場上,周邊前來運動的居民絡繹不絕。“學校體育場開放后,不用再為到哪兒運動健身發愁了。”正在和兒子打羽毛球的市民劉先生揩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說。
嶗山區實驗初級中學場地開放負責人楊守含告訴記者,最近由于天氣炎熱,每天上午6點至8點和傍晚6點至7點是人流高峰時段。從參與人群來看,年齡段分布十分廣泛:中年人多選擇跑步等運動,老年人偏好散步,年輕人則主要集中在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中。記者在現場看到,學校的跑道和籃球、足球、乒乓球場地都擠滿了運動的市民。“為了給大家提供便利,我們在操場上增設了單杠、雙杠等健身器材,還擺放了十張乒乓球臺,充分滿足大家的運動需求。同時,場地內設置了休息凳,主席臺也進行了改造,專門供市民運動間隙休憩。”楊守含介紹道。
像這樣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服務、回應市民期待的做法,在各開放場地的學校中并不少見,各校都在通過細致舉措,讓市民的鍛煉體驗更舒心。
傍晚時分,青島香港路小學的操場上逐漸熱鬧起來,市民張先生入校后熟門熟路地走向操場旁的便民器材服務角,取了個籃球,便和朋友直奔球場練起了投籃。“以前下班想運動,還得先回家取裝備,現在有了這個服務角,下班直接過來就行,太方便了!”記者注意到,服務角里足球、籃球、排球、軟式棒壘球等器材整齊排列,種類豐富,基本能滿足不同市民的運動需求。不遠處的攀巖區更是人氣高漲,該校學生處副主任、負責校園場地開放工作的蔡新民正忙著給孩子們做動作示范。由于來鍛煉的學生不少,他幾乎每天都會守在這里,隨時指導大家規范運動。“不光是器材,學校的水房也一直免費對市民開放,大家運動渴了隨時能補水。” 蔡新民補充道。
而在青島福林小學,一塊智慧大屏成了“網紅打卡點”——市民只需掃碼選擇運動項目,完成后就能即時生成專屬運動報告,新奇又實用的功能吸引了不少人駐足體驗。
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體衛藝科工作人員李承帥向記者介紹,為便利市民健身鍛煉,市南區已實現公辦中小學校室外體育場地全面向社會定時開放。在此過程中,區域推動入校流程簡化,設立便民器材服務角,配備免費健身器材。“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提升校園場地開放服務質量:一方面,通過科學規劃、動態調配資源,最大限度提升場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建立常態化居民需求反饋機制,持續優化開放時段、設施配置及服務內容,真正把‘便民便利’落到實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