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張科技場館的參觀券、一本要求記錄家務勞動的日記本、一項要求用廢舊物品完成的小發明……暑假來臨,青島市各中小學校打破傳統書面作業模式,推出形式多樣的特殊暑假作業
暑假作業:從筆尖轉向實踐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暑假剛剛開啟,青島啟潤實驗學校的學生們便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社會實踐——參觀青島地鐵5號線在建工程,親身體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與建設者的勞動艱辛。“原來我們每天乘坐的地鐵,背后藏著這么多學問。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感到驚嘆,將來我也要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該校學生張嘉陽如是說。
這樣的實踐體驗,在青島各中小學校今年的暑假作業清單中占據重要位置。近日,青島寧德路小學走進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開啟了一場探尋醫學發展歷程的奇妙之旅。當講解員講述青島大學醫學部110余年的發展歷程時,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崇敬。“這堂‘生命教育課’比任何課本都生動,讓孩子們懂得了敬畏生命、珍惜健康。”一名家長在活動后發出這樣的感慨。
隨著今年暑假開啟,青島各中小學校的學生們陸續收到了假期里的特殊成長作業——可能是一張科技場館的參觀券,也可能是要求記錄家務勞動的日記本,抑或是要求用廢舊物品完成的小發明……這些打破傳統書面模式的“特殊暑假作業”,正成為青島市落實“雙減”政策、推進素質教育的生動實踐,讓學生們在假期中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收獲成長,真正實現“學有所樂,樂有所獲”。
實踐類作業成主流
在青島同安路小學發布的暑假成長作業中,“項目化學習”的作業設置是一大特色。該校融合跨學科理念,為一至五年級學生設計了充滿創意與實踐性的暑假作業,目的在于通過多元任務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綜合素養。比如,針對一年級學生,以“知識小導游”為主題,通過語文的“夏日游記”計劃表、數學的“時鐘創意畫”、英語的“單詞手賬”和科學的“動物眼睛探秘”,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場景結合,注重動手操作和興趣培養,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動手能力。“我校的暑假作業以‘項目化’為載體,通過跨學科整合、真實情境任務和個性化選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創造中成長,全面提升核心素養。”青島同安路小學學生處主任潘靜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今年暑假,青島市各中小學校紛紛推出形式多樣的特殊暑假作業,一改過去以書面練習為主的模式,強調實踐性、探究性和社會參與性。這些作業涵蓋了勞動教育、社會調研、科學實驗等多個領域。
在勞動教育方面,許多學校要求學生參與家務勞動或社區志愿服務,并撰寫勞動日記。嶗山區麥島小學布置了以“勞勛星少年 鍛造實踐能力”為主題的勞動任務,鼓勵學生從家務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如,整理房間、烹飪簡單菜肴等,并拍照記錄過程。嶗山區松嶺路小學為學生們設計了包餃子等勞動作業,讓學生們在勞動中了解傳統文化,鍛煉動手能力。
此外,社會調研類和項目式實踐探究作業也備受關注。青島樺川路小學面向該校五年級學生設計了“未來城市調研員”暑期成長作業,要求學生們通過觀察和詢問家長,了解當前城市存在的問題,如交通擁堵、垃圾分類等,并提出1到2個改進小建議,形成簡單調研報告。青島鄭州路小學設計“古典名著夏日行”活動,讓學生們選擇1到2個印象深刻的名著人物,制作“名著人物檔案卡”,同時發揮想象力,編創“我與名著人物的一天”故事。
科學探究類作業則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青島嘉定路小學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廢舊物品完成一項小發明。同時,了解一位或者幾位科學家、發明家或科研工作團隊的故事,以人物介紹卡的形式匯報自己的閱讀收獲。青島同德小學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去發現。學生們可以蹲在樓下看螞蟻搬家;用放大鏡觀察樹葉的紋路;可以拆個舊玩具,看看里面的零件怎么連接,還可以試試用手機查“為什么星星會閃”這樣的百科知識。青島嘉定路小學指導學生自主了解AI基本概念,了解常用AI智能軟件的基本功能,如Deepseek、豆包等,并試著運用這些軟件中的AI繪畫或AI音樂創作工具,創建一份個人藝術作品。
個性化設計受熱捧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特殊暑假作業除了更加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還更加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和個性化。家長們普遍認為,這類特殊的暑假作業更貼近生活、更有意義,能夠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在體育鍛煉方面,多所學校推出了暑期鍛煉計劃表,要求學生每天進行一定時間和數量的體能運動,如爬山、跳繩、球類活動等,并通過App提交打卡記錄。一位小學體育老師表示,暑假期間學生容易久坐不動,通過運動打卡,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幫助他們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假期里,部分學生會產生心理波動。青島九中心理組為學生們設計了假期心靈成長指南以及暑假心理作業。其中,暑假心理作業要求學生們拍攝1到3張假期中感到開心、溫暖或有意義的照片,并為照片搭配1到2句話,描述照片場景或當下感受。
閱讀類作業也變得更加靈活。一些學校不再指定必讀書目,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并鼓勵他們以讀書筆記、思維導圖、角色扮演等方式分享閱讀體驗。青島杭州路小學聚焦大暑、小暑、立秋等節氣,讓孩子們學習古詩中關于二十四節氣的描寫,并畫出古詩中的情景。嶗山區育才學校精心設計了“學思踐悟”主題特色作業。其中,語文實踐活動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半小時,假期讀完2到4本書,并做好閱讀記錄。
此外,藝術創作類作業也豐富了暑假生活。青島敦化路小學鼓勵學生們暑假期間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學習一門藝術技能,并用視頻鏡頭記錄自己參與藝術賽事的“高光時刻”。同時,推出“紫色夏日藝術涂鴉”活動,學生們可以運用繪畫、剪紙、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青島四方實驗小學設計了以“我們的地球家園”為主題的繪畫作業,讓學生們描繪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未來社會,暢想我們的家園可能會變成的模樣。
教育專家指出,特殊暑假作業的推廣是中小學教育從“應試導向”向“素養導向”轉變的重要體現,這種作業模式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讓他們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專家也提醒,特殊暑假作業的設計應避免流于形式,學校和教師需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反饋,確保學生真正從中受益。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