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山東青島萊陽路游艇碼頭附近海域出現了大量海魚聚集的現象,海魚成群結隊地游弋在淺海,以至于市民不用魚餌,就能輕松地“鉤”到魚,本網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詳細報道。17日,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心甘情愿”上鉤的海魚主要是梭魚,海水水質逐年變好是大量梭魚聚集在青島海邊的主要原因。與往年不同,由于水溫偏暖,今年青島的梭魚魚汛比往年早一個月。
青島新聞網對此事進行報道后,不少網友產生疑問——聚集在此的魚到底是什么品種?為何青島海邊會出現數量如此之多的魚?用魚鉤硬生生鉤魚的行為很殘忍,這種行為是否合法?對此,記者采訪了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漁業專家。
聚集魚群并非鯔魚 是梭魚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漁業專家經過調查發現,近期聚集在青島海邊的魚并非鯔魚,而是“開凌梭”。這種魚俗名為梭魚,是一種近海魚類,喜愛群集生活,主要棲息于江河口和海灣內。
專家表示,鯔魚外型與梭魚極其相似,所以難以辨認。但二者又有區別——鯔魚肥短,梭魚細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經過調查,海洋與漁業局的漁業專家發現,青島海邊出現的魚大都為體型細長的梭魚。
水質變好 徊游梭魚數量增多
專家表示,海水水質逐年變好是大量梭魚聚集在青島海邊的主要原因。
據悉,每年冬天,梭魚會潛入深海越冬,等到來年春天氣溫升高時,成群的梭魚便徊游至開闊溫暖的海域產卵。今年,青島海邊的梭魚數量增多,主要是因為水質變好,水域利于梭魚棲息。
專家表示,前幾年由于過度捕撈,青島近海很難見到梭魚,隨著環境的改善,海水水質的變好,梭魚又成群地回到青島。
海水偏暖 梭魚魚汛提前一月
記者了解到,今年青島沿海的梭魚魚汛出現在2月份和3月份,而往年魚汛一般出現在4、5月份。對此,海洋漁業局專家表示,魚汛提前很可能是因為今年冬季氣候溫暖,水溫偏暖,使得魚群提前離開深海到岸邊覓食。
市民鉤魚行為并不違規
對于市民鉤魚的行為,有不少網友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被魚鉤鉤到的魚會受傷,就算沒被釣上岸也活不成”,網友表示,用魚鉤硬生生鉤魚的行為很殘忍,應當禁止。
對此,專家表示,這種用魚鉤鉤魚的行為俗稱“錨魚”。目前,國家尚無禁止錨魚的相關法規,因此市民直接用魚鉤鉤魚的行為并不違規。
魚量下降 鉤魚者“收成”減少
3月17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青島萊陽路碼頭附近,發現在此鉤魚的市民明顯減少。
常來此鉤魚的市民李師傅告訴記者:“2月份的時候我一天能鉤30多斤,這兩天最多能鉤到7、8斤。我估計是來這捕魚的人太多了,使魚量下降。”
與此同時,青島棧橋海邊則出現了用旋網捕梭魚的漁民。據了解,網捕比鉤魚效率更高,一網下去能撈上幾十斤。(孫志文 攝影報道)